目前分類:品牌台灣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消費者是品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,如何去傾聽消費者的需求,創造出自己品牌的優異化及差異化來搶佔市場,對台灣品牌業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

怎麼去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性及動向,除了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之外,別無他法。因此,設立實體的零售通路,實際接觸消費者,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意見,再回饋給內部做出分析,進而改善產品,讓產品能更迎合消費者使用需要,也更能加重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,使消費者能夠接受品牌。

例如國內記憶體大廠創見Transcend或是散熱器大廠曜越Thermaltake,便是以直接設立實體通路店舖,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,提供消費者接觸產品,同時也能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打造出自己品牌跟其他品牌不同之處,讓消費者更樂於購買其產品。

因此,設立實體產品通路是品牌發展不可缺少的策略,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產品及了解產品特色,同時也能將消費者的需求及意見反映在下一代產品上面。

  

 

ry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台灣是資訊產業重鎮,藉由幫國際大廠代工而成為緊密夥伴,進而幫國際大廠設計製造。

然而隨著市場競爭者開始增多,連帶使得代工利潤被迫逐漸降低,於是,部份台灣廠商便開始思考自創品牌,企圖代工及品牌兩者兼顧,利用代工的利潤來彌補品牌初創時的虧損。 

 

可是國際大廠也察覺台灣代工廠的企圖,不僅縮減下單數量,也開始培養第二甚至是第三代工廠,不願讓台灣廠商藉由代工而獲得相關技術來發展品牌,更重要是不願替自己製造敵人,因此,對台灣的資訊代工業而言,品牌與代工的分家似乎是發展品牌不得不的路程。

 

 

 

acer三分為宏基(負責品牌)、緯創(負責代工)及明基,讓分工更為明顯,品牌可以全力發展,也利用先前對代工掌握經驗,更靈活創造品牌利潤,代工部份不必被質疑是否替品牌來發展技術;因此讓華碩及明基也同樣將品牌與代工分家,兩者各自發展,也爲想自創品牌的代工業者確立了日後發展模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ry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 

台灣廠商所擁有的生產、設計能力,讓許多全世界品牌大廠委由台灣廠商生產製造,藉以提升品牌競爭力。台灣廠商也累積了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及高效能工廠管理能力,降低生產成本,提升獲利利潤。

 

然而國際品牌大廠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,紛紛壓低代工利潤,使得越來越多台灣廠商不得不另尋出路,而發展品牌變成台灣廠商未來生存不可不進行的策略,希望藉由正視品牌的重要性,發展品牌,達成高成長營收及利潤極大化。

 

特別是目前以資訊電子為主的台灣企業,面臨微利化的競爭,例如NB代工利潤由10%被壓縮至5%,甚至更低,廠商在力求生產成本降低之下,紛紛將生產基地移出台灣,尋求更廉價的勞工,也因此造成台灣本地勞工失業率攀升,所以發展品牌,不僅可以利用本身以往在生產方面的成本管控,加上與全球品牌大廠合作的經驗,雖然路遙,但是相信會成為台灣企業的活路。

 

ry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施振榮先生曾經提出有名的「微笑曲線」競爭策略,左段為技術、專利(研發),中段為組裝、製造,右段為品牌、服務(行銷),而曲線代表獲利高低,若想要提高獲利,唯有向曲線的兩端發展。

 

 

 

台灣以製造代工為企業生存主力,但是製造僅僅是對內,是死的,發展相當有限;反觀服務是對外,是活的,卻是向上發展。

 

 

 

由於台灣資源相當有限,所以發展服務行銷,以台灣為據點擴大到全世界,集中力量在高附加價值的服務行銷上面,讓台灣成為全球加值服務中心;以「台灣」作為品牌行銷的策略,打破以往「垂直整合」的製造模式,變成「分工」專業的服務行銷型態,來整合創新加值服務,如此才能為品牌行銷來加分。

 

 

 

透過品牌經營,爲台灣企業發展建立下一個里程碑,打造另一種台灣奇蹟!

 

 

 

 

 

ry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